以下是上海师范大学都市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苏智良在TED×Xuhui年度大会上的演讲。■苏智良什么是海派文化?过去,有的学者说它只可意会,难以言传。但实际上,海派文化就是上海特有的一种文化。它不是陈列在博物馆里的过去式,它的精气神渗透在每一个上海市民的言谈举止中,体现在每一个上海家庭的生活细节里。简单来讲,海派文化的内涵与特征就是开放、创新、包容。开放海纳百川,汇聚四方英才上海是海洋之子,面海而生,上海始终向着世界敞开怀抱。我们发现,很多在上海取得成功的人往往不是土生土长的上海人。拿马相伯来说,他11岁时从丹阳来到上海,在徐家汇学习,是最早一批学习西学的幼童。后来,他成为近代文化巨匠,创办了震旦大学、复旦大学和北京辅仁大学。还有宁波人刘鸿生,他早年在圣约翰大学读书,聪慧好学。美国校长卜舫济想送他去美国学神学,回来当牧师,可他对神学不感兴趣,因此被开除了。大二辍学的刘鸿生在租界当翻译,后来涉足工业领域,成为煤炭大王、火柴大王、水泥大王,他的章华毛绒纺织厂如今还在浦东生产。外国人在上海也有不少成功的案例。英国人雷士德,1840年出生。他的家族中有个传说,说男人成年后若留在家乡可能染病身亡,他于